「瘋保健 國人年吃保健品足蓋一棟101」(陳奕華報導)
根據經濟部2008年統計,國人一年吃掉的保健食品高達670億,足夠蓋一棟101大樓,不過全民瘋保健,買對也吃對了嗎?
台灣保健食品學會理事長潘子明分析,國內人口老化跟少子化趨勢明顯,再加上預防醫學概念興起,不管男女老幼越來越注意個人保健,助長保健食品市場大餅,預估未來三年,國內保健食品整體成長率達10%。
在這股保健風潮下,怎麼樣買的聰明,吃的正確,潘子明建議,首要必須釐清,食品、藥品跟保健食品的差異,同時應該多充實健康觀念。「食品是健康的人吃的,藥品是生病的人吃的,保健食品在學術上,一般叫做第三態、半健康態,就是有點要生病那種感覺的人,讓他吃了之後,往健康的方向移動,第二個我想,也必須強調,保健食品跟健康食品又有甚麼不同?在台灣健康食品是法律名詞,必須通過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的,才可以叫做健康食品,所以我們可以說,保健食品中,通過衛生署認證的,才叫做健康食品。」
根據康健雜誌「聰明選購保健食品大調查」,高達九成五的民眾吃過保健食品,超過七成曾經買過,年齡分布來看,購買一到五次的輕度購買者,竟然以20到29歲,年輕族群為主,買過16次以上的重度購買者則是60歲以上中老年人,而且多是經由親友口碑推薦,購買管道以藥局排第一,其次是直銷通路。
不過民眾愛買愛吃保健品,健康知能卻必須得加加油,因為調查發現,超過六成民眾不知道保健食品開封後,須要把裡面的乾燥劑跟棉花丟掉,至於答對瓶罐開封後,三到六個月後就不要使用,因為容易變質潮解,不到一成,更有超過九成的民眾不清楚藥物跟食品也會有交互作用,像是★牛奶跟抗生素共用,會降低吸收;★人蔘跟阿斯匹靈同時使用,可能增加出血風險,★富含維生素K食品與抗凝血劑,最好不要同時使用。
亞東醫院藥劑部主任孫淑慧說:「牛奶本身含有一些鈣跟金屬離子,跟很多藥品,像是抗生素的四環黴素等,會彼此結合變成一個比較大的分子,大分子不容易被身體吸收,所以會影響吸收降低療效,像我剛剛提到的抗凝血劑,跟富含維他命K的一些蔬菜,像是甘藍菜、青花菜等,因為本身富含維他命K會去揭抗藥物本身作用,會影響抗凝血的作用。」
要避免藥品、食品跟保健品的交互作用,專家建議,有服藥的民眾,最好請教醫師使用方式,一般來說,藥品、保健品最好間隔兩個小時以上食用。
面對這陣保健熱,衛生署副署長蕭美玲表示,多運動營養均衡是增進健康的不二法門,至於購買保健食品,最好採取謹慎保守態度,認明政府認證的健康食品,比較有保障,同時承諾將加強宣導健康知識。
「如果要購買,謹慎態度來說,仍然是以政府核發的健康食品,這樣一個小綠人標記的健康食品,可能是一個比較簡單而容易執行的方法,對衛生署來說,民眾對這方面資訊需求相當高,我們會多做相關宣導,特別對年輕族群,利用網路這些種種方式,來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做比較好。」
我看我家的保健品真的要來檢查一下了~